今年33岁的胡女士一年前突然发现自己的便便性状改变了,特别是在进食了刺激辛辣食物后,症状比较明显。胡女士有时候还感觉到下腹部和肛门部疼痛,甚至有两次解了鲜血便。在当地医院就诊后显示:直肠黏膜下隆起。胡女士吃药后症状有所缓解,于是未做特殊处理。
近胡女士感觉自己大便频率增多,一天有2-3次,而且性状也有很大变化。她感觉很不放心,于是来我院就诊,门诊拟“直肠黏膜隆起”收住入院。在患者与家属同意下,由我院王林主任为其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,手术顺利完成。术后将术中切除物送去病理,病理结果显示“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”。
胡女士做的这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,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EMR)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,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。
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,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。切除深度:粘膜全层,粘膜肌层及大部分粘膜下层。
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,达到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效果。
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的具体步骤是?
1、首先进行常规内镜检查,确定病灶的范围与深度
2、明确病灶的边界,距病灶边缘3-5mm处进行电凝标记
3、在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,将需要切除的部分与肌层分离
4、沿标记好的边缘切开病变周围黏膜,尽量完整地将病灶剥离
5、取出标本后送病理检查
6、病变剥离后,对创面上所有可见血管行止血处理,必要时金属夹夹闭
ESD的优势
1、不改变消化道结构,外科手术风险,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组织和其功能,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。
2、患者无需开胸、腹进行手术,住院天数少,手术费用较传统手术少。
3、个体化治疗,针对性强。ESD治疗可以内镜直视下根据早期肿瘤的部位、大小、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既能将肿瘤切除,又能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。
4、使病理医生能够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,以供分析诊断。
5、同一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。
ESD适应症
1、早期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病变
结合染色内镜、放大内镜、超声内镜等检查方法,针对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的食管、胃黏膜的黏膜内癌;癌前病变如腺瘤性息肉;高级别上皮内瘤变;无淋巴转移的浸润黏膜下层浅层的早期癌;大肠巨大平坦息肉(≥2cm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)。ESD切除肿瘤的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同。
2、黏膜下肿瘤
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脂肪瘤、平滑肌瘤、间质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,也可以通过ESD,完整剥离病变。
声明:本文仅作健康科普,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,且不提供诊疗建议,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。如有相关疾病,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谨遵医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