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中山医院肛肠科08-01-02电话:0551-64251111QQ:800040120 咨询在线咨询
俗话说“十男九痔”可见痔疮在人群中发病率之高。虽然,痔疮与癌症等重大疾病相比,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只能算是“小事一桩”。不过,只要问一问那些第三或者第四期的痔疮患者“痔疮发作以后有什么感受?”———“坐立不安”、“生不如死”等形容词绝对是他们选择的答案。其实痔疮并非那么可怕,为了让广大患者对痔疮的发病、诊断、治疗和预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,记者专门采访了合肥中山医院肛肠科。
便血不等于痔疮
人们一般认为,便血都是痔疮所致,这是不正确的。确实,大多数病人的便血是由内痔所致的,特别是在一、二期,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。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,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,血与粪便不相混。出血量多少不等,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。但必须指出,临床上有些病人出现便血,便以为自己患了痔疮。其实,可引起便血的疾病远非痔疮一病,许多疾病均可出现便血,这包括肛裂、直肠或结肠息肉、直肠炎、溃疡性结肠炎、结肠憩室、肠套叠、美克耳氏憩室、小肠肿瘤、直肠癌或结肠癌、菌痢或阿米巴痢疾、结直肠血管瘤等等。
肛裂不等于痔疮
肛裂不同于痔疮,它是以肛管皮肤裂口、肛管溃疡、难以愈合为主要表现的。肛裂与痔疮确实有不少共同点,例如肛裂多数都伴有痔疮,特别是Ⅲ期肛裂,都伴有外痔,同时伴有内痔;而痔疮可有内痔、外痔以及混合痔。其二者表现在Ⅲ期肛裂时,肛门外观表现多相同。
而肛裂与痔疮的主要区别则在于:
1、肛裂以疼痛为主,痔疮以出血为主,只有外痔发炎肿胀时,痔疮才会剧痛;
2、肛裂均可肛管皮肤裂开,而痔疮则无,在肛门指诊时,即可确定,肛裂者多不可行肛门指诊,或者窥器检查;
3、肛裂多伴有肛乳头肥大、肛乳头瘤,而痔疮则不伴有肛乳头肥大或乳头瘤;
4、肛裂者,肛门外观可见狭窄,而痔疮患者则多见内痔脱出、外翻。
痔疮不是小病
确实,大多数一期和二期的痔疮不需要做任何治疗,但是,痔疮的病情有轻重之分,却无大小之别,尤其是一些直肠癌患者误将自己的症状当作了痔疮,从而失去了根治的机会,十分可惜。
九成直肠癌初期误诊为痔疮
有发现,由于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,如便血、大便次数增多等,结果90%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。据介绍,痔疮患者排的便血通常是鲜红色的,很少与大便相混,多数会黏附在大便的表面。而直肠癌病人伴随大便排出的血多数呈暗红色,而且便血是与大便混在一起的,常混有粘液或者脓液。此外,直肠癌病人的排便习惯会发生改变,由于癌肿的刺激,病人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,常有排便不尽的感觉。
因此,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,应立即到医院检查,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,如痔疮或菌痢等。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,病人不妨自己提出。区别痔疮与直肠癌在临床上只需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能达到目的,做一次肛门指检只需2~3元,做一次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不超出100元。
怎样才知得了痔疮
据介绍,“痔”是一个古老的常见病,关于“痔”形成的机理主要有两种观点,一种认为“痔”是直肠下端或肛管末梢静脉发生迂曲、扩张而形成的隆起静脉团。“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看法”。
而另一种观点认为,正常人肛管和直肠末端的黏膜下有一种被称之为“肛垫”的特殊组织结构。这种组织在胎儿时期已经形成,其功能是协助肛门的正常闭合,起节制排便的作用,就像一个水龙头的胶垫圈。正常情况下,肛垫疏松地附着在直肠肛管肌壁上,排便时受到腹压作用被推向下,排便后借助其自身的收缩功能,缩回肛管内。当肛垫长期受到一些外界的不良刺激,就会发生充血、肥大、松弛和断裂,其弹性回缩作用减弱,从而逐渐下移、脱垂,并导致静脉丛淤血和曲张,久而久之就会形成“痔”。痔疮在临术上分三期,期:无明显自觉症状,仅于排便时出现带血、滴血或喷血现象。肛门镜检查,在齿状线上可见粘膜呈结节状突起,第二期:排便时间歇性带血、滴血或喷血,内痔脱出,便后可自行还纳。第三期:大便时内痔脱出,或在劳累较甚、步行过久、咳嗽时脱出,内痔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,必需用手托入,或卧床休息后方可还纳。“痔”形成后,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症状,有症状的“痔”成为“痔病”,而痔疮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痔、外痔和混合痔三种。
痔疮四大特点:血、脱、痛、痒到底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痔疮呢?判断是否患了痔疮,关键要看四大特点:“血、脱、痛、痒”,即便血、脱出、坠痛。便血,内痔早期主要症状,有喷射状出血、点滴出血、手纸带血等,血色鲜红,外痔不会引起出血。脱出,中晚期内痔主要症状,主要原因为内痔痔核结节增大,使黏膜及黏膜下层与肛层分离,排便时,内痔结节可下降到齿状线以下,游离于肛管之外。坠痛,为痛性外痔的主要症状,内痔无炎症时不痛,坠痛常发生在内痔感染、嵌顿和绞窄性坏死,常导致剧烈的坠痛。
晚期内痔反复脱出,可引起肛门扩约肌松弛和分泌物增多,致使肛缘周围常潮湿不洁,出现瘙痒和湿疹,严重时还可引起擦摩痛和痒痛,内痔出血还可引起贫血,头晕、食欲不振、大便干燥。
治痔疮:如何选择
痔疮的保守疗法
内治法:是指采用内服药物治疗痔疮的方法。中医根据痔疮多属于湿热风燥火邪伤脉动血,以致气血郁滞,结而成块的病机采用泻火凉血、清热润燥、祛风除湿、益气养血固脱的具体治则。有许多治疗痔疮的单方、验方,都有很好疗效,亦可辨证选用。
药物涂敷疗法: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敷于患处的方法。适用于痔核脱出、肿痛不适,或因分泌物过多而引起的肛门瘙痒,或术后出血以及遗留创面等。
针灸疗法:常用的穴位有攒竹、燕口、龈交、白环俞、长强、承山等。主要适用于内痔出血、脱出、肿痛和肛门坠胀不适等症状,有独到的疗效。
熏洗法:熏洗法(亦称坐浴法)是以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,通过热和药的作用,促进血液循环,使气血流畅,达到肿消痛减的目的。具体方法是将药物水煎10分钟后,先用蒸气熏肛门局部,待水温适合时,再行肛门局部坐浴。
痔疮的手术治疗法
称,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疗效观察,非手术方法的远期效果不如手术治疗能达到的效果。
痔疮手术的选择,应该得到医生的明确诊断,通过各项检查排除其他疾病。中年时选择手术更合理。但是必须强调,当发病严重时,如大量出血或肿胀可能出现组织坏死时,则需要立即手术治疗。但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。
以前那种见痔就切的所谓“根治术”是不恰当的,破坏了肛垫的完整性,当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引起一些不良并发症,如感觉障碍引起的直肠型便秘、肛门失禁、漏粪、漏气、漏液现象或肛门狭窄等。目前治疗痔疮的新方法、新术式可以在不破坏肛垫的前提下将痔疮治好。
激光治疗痔疮的原理是利用光学能量,产生高温对痔疮组织进行碳化切割,因此利用激光切除痔核的同时,遗留的创面表层却也因高温烧灼而坏死,术后给患者带来大痛苦,甚至危及患者生命,焦痂脱落之后创面才开始愈合,因此愈合时间大大延迟。所以激光虽为当代高科技产品,但并不宜治疗痔疮。
PPH术是治疗重度痔的新手术方法,全称为痔上黏膜钉合术,通过切除痔上黏膜使肛垫上移,同时切除、结扎直肠下动、静脉的末端分支,使痔的供血量减少,痔核逐渐萎缩。PPH术的适应症是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,尤其是环形一圈的痔疮。也就是说每次大便时掉出来越多越大的痔疮越适合做PPH术。血栓性外痔、赘皮外痔及外痔为主的混合痔则不是适应症。
什么人更易患痔疮
工作性质和饮食习惯是诱发痔疮的主要原因。
排便异常者。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人、或长期腹泻的人、或喜欢蹲在厕所里看书报的人,因用力排便,或下蹲过久,很容易导致直肠肛门部充血、受压、静脉曲张,甚至使肛垫组织松弛,甚或致牵拉固定肛垫的肌肉断裂,肛垫脱出肛门外而形成严重的痔疮。
不良饮食习惯者。大量饮酒,嗜食辛辣,如辣椒、芥末、胡椒、生姜等富刺激性食物,也易使直肠肛门黏膜皮肤受到刺激,局部充血,感到烧痛,成为引发痔疮或加重病情的诱因。
有妊娠、分娩及盆腔腹腔疾病者。
工作疲劳者。积劳也是造成患痔的一个重要因素。过度疲劳,睡眠不足,更因饮酒、打麻将时久坐不动,而加重臀部的淤血状态。累积的疲劳,会使支持臀部的细致纤维的张力松弛,内痔核就容易脱出。
同时,痢疾、肠炎、寄生虫(如蛲虫等)、肛隐窝炎、肛门直肠周围脓肿、肛瘘等,可引起痔静脉周围炎或痔静脉内膜炎,使痔静脉充血、扩张而诱发痔疮。
怎样预防痔疮
提醒,即使通过手术治疗,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,仍然需要在生活中注意护理,并且持之以恒。
1、加强体育锻炼,避免持续同样的姿势:特别是从事久坐、久站、活动少工作的人,更应该积、经常性地参加体育活动,如广播体操、太拳、各种球类活动等,以及进行自我收肛运动,每日1~2次,每次3~5分钟。从而可以增加血液循环,调和人体气血,促进胃肠道蠕动,减少盆腔出血,改善痔静脉回流,同时也能起到促进大便排泄的作用,由此可预防痔疮的发生。
2、防止便秘,保持大便通畅,养成在每天早晨短时间的排便习惯。应多吃蔬菜、水果,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韭菜、芹菜、丝瓜、白菜、菠菜等,能增加大便容积,促进肠蠕动,对习惯性便秘者更为适宜;有排便感时不要忍着不去大便,因为这样容易引起习惯性便秘;排便时不要看书报,久蹲不起,或过分使劲用力。有人认为,早上起床后喝一杯凉开水能刺激胃肠运动,防止便秘;起床后的直立反射和饭后,尤其是早饭后胃结肠反射可以引起促进排便。
3、及时治疗肛门及大肠炎症。如发现有肠炎、痢疾、克隆氏病、肛隐窝炎、肛周皮炎等疾病时要及早治疗,以避免长期腹泻及炎性分泌物刺激肛门直肠部。
4、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否则可诱发痔核的发生。
5、注意休息。熬夜、劳累过度,是诱发痔疮的一大因素,上网族、打扑克族、麻将一族,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,易患痔疮。
6、在排便后,用温水或热水清洗臀部。
7、感觉异常时,须趁早接受治疗。
以上是关于“痔疮 并非生不如死”的相关信息,如果您有疑问可咨询合肥中山医院立即咨询
下一篇:夏日炎炎避免痔疮反复发作